西九文化区 - 许李严建築师事务有限公司
 
图像版本   |   English   |   繁体版
 
谘询文摘
 

摘要浓缩了整个概念设计的精髓:由理念至规划,与周边社区的连接,文化设施的分佈,公共空间的组成,绿色生活的建设和社会大衆的互动。

 

 

封面


西九文化区第二阶段
公众参与活动谘询摘要

文化经脉, 持久活力

 

 

 

封底


健康的经脉就是畅通的经脉。西九内则视艺与演艺畅通,文化与生活畅通,人流与空间畅通,区内与区外畅通。

外则连通不同社群,再进而连通香港及华南,本土与国际。

文化经脉的打通,最终为我们带来的,不单是瞬间的灿烂,而是长远持久的活力。

第一阶段公众参与所收集的意见,可分为七个重要议题,「文化经脉」的概念设计融合了公众的意见,回应了公众的期望,整合而为一个设计。

为方便市民深入了解,现将摘要中包含七大议题的内容分列如下:

a) 展现绿色生活 P.15
b) 环保社区 P.16
c) 融合本土特色 P.11-14
d) 感觉从容自在 P.17-20
e) 适宜的公共空间 P.11-14
f) 连繫周边社区 P.05-06
g) 包融不同社群 P.17-20

刊物设计: CoDesign Ltd
插图设计: 川页
公共艺术品(P.11-13):
Anthony Gormley, 洪强, 郭孟浩, 刘建文, 王天仁

许李严建築师事务有限公司已取得谘询摘要内的有关版权。

 

 

 

第一至第二页


西九文化区的概念设计,由两个好像亳不相关的问题开始:
1.为什麽我们会对「清明上河图」如此着迷?
2.为什麽我们要西九?

我们要西九...
不是因为伦敦交响乐团或柏林爱乐乐团会争相到我们世界级的场馆献技;
不是因为「帝女花」终於可在剧院作长期演出;
不是因为亚MAX的艺团可以在区内有驻场机会;
不是因为正在入读小一的雪儿,可以每星期到M+上美术课,近距离接触何谓跨媒体艺术;
也不是因为婆婆一家大小,可以在週末到西九看粤剧、逛书店、在剧院广场喝下午茶 、坐在石板街上看太平山…

而是因为以上所有,均可以在同一时空发生,从而令这地方在任何时候,都属於所有市民。亦因此而凝聚一种能量,带动文化和城市发展。

这就带我们回到「清明上河图」这问题,这幅画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任何地标,而是各式市民活动所产生的能量,充满着生活气息及城市活力。

 

 

第叁至第四页

敢於探索,敢於创新

西九设计的精髓,正是营造这种活力和能量,鼓励探索,鼓励创造。

因此我们的规划:
1.不是一览无遗,而是像卷轴一样逐层显露;
2.不是只有地标,而是有亲切的街巷、广场、公园;
3.不是一个遗世孤岛,而是有天桥、电车、地铁、小轮、单车径连接全港,更有高铁、机铁连接华南及世界。

 

 

 

第五至第六页


多方连接

西九不是一个遗世孤岛,而是有天桥、电车、地铁、小轮、单车径连接全港,更有高铁、机铁连接华南及世界。

两组行人天桥跨过柯士甸道连接圆方,与九龙站;M+前院紧贴着高铁广场,连接前西九中央广场和街巷网络。

一组大型行人平台将佐敦,油麻地,尖沙咀和九龙公园连接至西九大道和戏曲广场。

公交安排舒适便捷,有巴士,的士,渡轮,机场快线和港铁。更有环保电车及水上的士提供方便悠閒的选择。

区内道路连接着柯士甸道及3号幹线,围绕不同的文化设施提供多个上落客总汇和停车场,方便使用。

长堤上置有专用单车径和设有单车停泊点,将来并可连接上跨区单车路径以供使用。

 

 

 

第七至第八页


设计概念

叁层组织
西九的规划,有叁个层次:
1.沿着海边的绿化带,一个起伏有致的临海公园,配置着商店和食肆。
2.靠近柯士甸道的城市带,连接社区,让不同阶层的人在这裏居住、工作、创作和生活。
3.夹在中心的文化带,集中各样文化设施,连通视艺与演艺,本土与国际(包括主要场馆、实验剧场、灵活艺术空间等)。

街巷成网
覆盖着叁层组织的,是一个由旧区延伸的街巷网络,保持着宜人的尺度,配合季候风的方向,在街巷的尽端处引入港岛各个地标。

公共空间经脉
与街巷相连的,是一连串立体的公共空间:广场台阶、公园院落、天桥长堤……为本地及海外艺术家提供多元平台,创作公共艺术。

 

 

 

第九至第十页

 

总平面自北(市区)至南(维港)由叁层组织构成,分别为城市带,文化带和绿化带。

於城市带内,由东(广东道)至西(维港) ,分别有: 一幢办公楼,一幢住宅,国际文教组织总部和另外4幢住宅,一幢酒店位於剧院广场以北,

往西跨过西区海底队道,另一幢酒店位於避风塘旁边,四幢住宅座北朝南坐落於西九与避风塘的交界处。

於文化带内,由东(广东道)至西(维港) ,分别是戏曲中心和南边的戏曲广场,紧贴着戏曲中心的西面,分别是: 一座中型剧场,人文馆,

实验剧场,M+博物馆和中央广场,广场北侧,是M+前院,紧贴着高速铁路火车站,广场南侧,是音乐前院,广场西侧,是音乐厅和室乐演奏厅,

再向西,分别是两座实验剧场和大剧院1。大剧院旁为剧院广场,广场以西,是一座由叁个中型剧场组织的剧院中心,

儿童博物馆和社区艺术学院并排面向临海公园,公园西北尽端是临海公园。

於绿化带内,由东(广东道)至西(维港) ,分别有: 商店及餐厅等商业文娱设施和展览中心,两者楼层不高,行人可到达屋顶上的绿化花园。

沿海为长堤和长堤上的湿地花园,展览中心西则是音乐前院,前院边上有吊桥连接码头,旁边是各式各样的艺术浮排。

石板街位於剧院广场南侧,与长堤相连,沿着长堤继续往西就是市集。於石板街和市集之间,海心泳池飘浮在维港上。

大剧院2在市集以西,叁面由临海公园围绕着,公园北端已是综艺馆,馆顶上的榕树论譠有一悬索桥伸延出海上。

 

 

 

第十一至第十二页


公共空间经脉

1. 戏曲广场
戏曲中心旁边的大广场,设有户外大型银幕及可升降观众台,适合不同活动。广场为西九大道东的开端,由行人平台环抱,全方位连接周边社区及九龙公园。

2. 中央广场
文化区的「主客厅」。两旁是M+博物馆及音乐厅,北面连接高铁广场,南面连接海滨长堤,充满动感文化气息。

3. 音乐前院
音乐厅延伸的室外广场,可供户外表演,面向维港,音乐喷泉交织,单车悠閒而过,艺排随波起伏。

4. 西九大道
区内行人主轴,串连各大小公共空间,配以环保簷篷及多元活动,舒适怡人。

 

 

 

第十叁至第十四页


公共空间经脉

5. 电车路
电车路提供便捷东西交通,方便连接行人街巷网路。

6. 临海公园
绿草如茵,起伏有致,俯仰之间,海天一色。既有平坦的嬉戏草坪,亦有微坡可供坐卧。

7. 榕树论坛
公园旁的有盖室外剧场,配以水簾屏幕,夜幕低垂时分於维港边上可投射影像,与众共赏。

 

 

 

第十五至第十六页

 

绿色生活
一个并非纯粹炫耀环保科技,而是融合本地气候及生活习惯的真正绿色环境。

绿洲城市
市中绿肺,超过40%的建设用地为绿地/绿化屋顶。降低城市温度,减少尘埃及二氧化碳。
城市形态结合季候风方向,加强空气流动。

舒适城市
怡人舒适的室外空间,大片的林荫绿树,传统的骑楼,前胆的环保簷篷,替行人遮阳、挡雨、引风及发电。

生态城市
减耗回收 - 海水製冷、零碳排放电车、自行车。雨水、厨馀及垃圾回收。
再生能源 - 太阳/风力发电,零碳排放示範建築。

 

 

 

西九早午晚


「…从而令这地方在任何时候,都属於所有市民。」

 

 

 

1.探索未来


父与女 – 爸爸与雪儿
路径:圆方> 石板街> 西九大道>灵活艺术空间

难得放假带雪儿到圆方Shopping

爸爸: “咦?!不知不觉间原来过桥便到了西九!”

可顺道去临海公园放风筝野餐!

雪儿: “爸爸! 默剧呀!
别放风筝了,先看默剧吧!”

爸爸: “原来雪儿爱艺术! 真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

 

 

 

2.探索灵感


独立艺术家 – 阿MAX
路径:佐敦> 戏曲广场> 长堤

公众艺术徵集快截止了,还没有丝毫头绪呢…
漫无目的地在佐敦道踱步...

阿MAX: “公园中的天桥通往那裏?”

是西九戏曲广场吗? 咦?!环保簷篷可按天气开合…

吊桥及艺术浮排随水飘泊…

阿MAX: “对了!
是互动艺术装置!”

 

 

 

3. 探索知识


路径:零零後情侣 – Christy 与 Justin

海港城>电车路>临海公园>榕树论譠

我和Christy的第一次约会是在五枝旗桿…

短暂而浪漫的电车之旅把我们带到西九尽头。

那是我们第一次在草坡上漫步看海…

第一次参加论譠…

Christy: “…我们要一个零碳排放社区!!!”

亦是第一次觉得…

我有少少钟意咗佢…

 

 

 

4. 探索自我


O.L. 指挥家 – 阿芝

路径:中环> 码头> 音乐前院

阿芝: “早上的我是工作枯燥的中环O.L.…”

晚上从中环天星码头乘小轮…

…7分钟便直达西九音乐前院…

即时摇身一变

成为美少女指挥家!

老细:有急事!请速回office!

阿芝: (唉!)幸好只需七分钟…”

 

 

 

 

 

 
谘询文摘   |   模型照片   |   动画与短片   |   互动立体模型   |   展板内容   |   问卷
 
声明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0 Rocco Design Architect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