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西九設計意念之謎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在審議三個概念圖則方案後,(即Foster+Partners (下稱 Foster) 的「城市中的公園」、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的「文化經脈 -- 持久活力」、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的「文化 新尺度」)於三月四日宣布選定Foster的方案作為西九文化區(「西九」)項目的整體規劃方案。
由身為既是董事局兼評審小組成員,又是城市規劃及建築界專業人士的林筱魯和馮永基來解說局方的決定最是適合不過。他們均表示,明白社會大眾對西九成型的殷切期望,選定Foster的「城市中的花園」就是要踏出規劃的重要一步,將來仍有變化的空間,仍需要市民的積極參與,為融入文化藝術軟件提供意見。
林筱魯:可變空間利未來發展
作為資深的城市規劃師,林筱魯表示Foster規劃方案獲選,並不表示其他兩個方案不好,只是我們必須正視本身的實際要求,以及未來文化藝術發展的需要。
「我們不得不承認,今時今日的香港藝術文化發展基礎並不足夠,而無論本地或海外的觀眾群都需要培養;市場正在不斷變化,我們沒可能一次過興建所有建築物。」他續說:「我們的焦點不是要一個地標,而是一個規劃的框架,而這框架是可以讓我們將來有變動的空間,以適應未來發展的要求。」
林筱魯認為市民對有關規劃方案有不同意見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愈吸引愈重要的項目便愈多不同的聲音,所以在規劃的同時必須備有包容不同意見的機制。
有人認為Foster的方案毫無特色,亦有人認為其規劃只是把彌敦道橫放了,但他認為這些意見正好讓我們思考,其實彌敦道正好反映了香港把不同空間用途壓縮在一起的面貌,Foster的方案也是把不同空間用途群集一起,然後放在主幹上,沿着主幹去伸延,這正是其方案的特色。
他說:「更重要的是在這框架下,它讓我們可以有空間計劃未來,可進一步深思摸索應如何把硬件和軟件糅合其中。」
西九不應成為林村許願樹
被問及應否加入其他兩個方案的特色時,林筱魯強調設計過程中必須作出取捨,以既不影響原方案的特性及風格,又能夠完善其不足為大前提,絕不能盲目地把大家認為是好的部分都加入原方案中,否則它便會淪為一棵不勝負荷的林村許願樹了。
林筱魯表示選定規劃方案後,管理局接着下來的工作便是深化軟件的發展、完善Foster的規劃框架。他呼籲全港市民、文化藝術工作者都能多提意見,好使這個規劃方案更臻完善,令西九成為大家真正認同的一個文化區。
馮永基:條狀布局靈活性較大
在審視三個規劃方案時,馮永基強調「規劃」是他首要考慮的因素。三個方案在布局上明顯不同,Foster的「城市中的花園」布局屬於條狀形式,設有一條獨特的綜合文化帶,而其獨立建築群組在調整設施位置時,可提供較大的靈活性,並能產生即時的功能,有助西九文化區在第一期發展時與文化藝術活動互相配合,且有利於持續發展這個大方向。
對於在市區之內設有滿佈青蔥樹木的公園,馮永基認為這並不是壞事,事實上偌大的公園所發揮的功能並非是單一的,它可產生各式各樣的活動,也是展示文化活力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公共空間被重視,反映香港城市規劃的提升,也展示了優質城市的質素。
這位資深建築師指出,獲選的方案在規劃上若要融合其他兩方案將有一定的難度,但在其他設施如交通配套、文化藝術建築方面則相對較易吸納。他寄語社會大眾看西九要看它的整體,並把對建築物設計要有「驚喜」的期望放在下一回。不過對於西九是否需要有地標式的建築,他表示有所保留,並認為西九已經是一個很好的標誌,它的空間、它的文化發展和它的活力,都是令西九得以成功的重要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