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告

2012年9月17日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開展M+設計比賽

邀請業界為旗艦視覺文化博物館的設計提交意向書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管理局」)今日公布未來香港視覺文化博物館M+的設計比賽詳情,邀請本地及環球建築業界參與及提交意向書。

M+是個宏大的項目,預計於2017年竣工。M+建築物面積約為60,000平方米,將媲美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是西九文化區(「西九」)17項核心文化藝術設施之一,位處維多利亞港及座落於14公頃的公園旁。M+將為20及21世紀視覺文化旗艦樞紐,與主要表演場地締造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的跨界別交流。

M+的建築設計將配合其核心價值。其基本理念是成為一所為香港人而設的博物館,牢牢紮根於本土,並且建基於本地的獨特文化,從香港的角度出發,配合全球性的視野來發展,再向外發展至國內其他地區、亞洲及世界各地。M+為藝術家提供交流、展覽及實驗的地方。M+將置世界級的視覺文化永久館藏,蒐羅香港、中國、亞洲以至其他地區不同形式的藝術藏品;為跨界別項目、藝術探索、設計、建築及影像提供及展示靈活多元的平台,表現不同形式的藝術之間的變化,展現亞洲文化生態的特色。M+致力創建「第三空間」,即公共空間與後勤設施之間以學習為重點的嶄新互動地帶,以豐富當代藝術博物館中的白立方與黑盒展覽館。

M+將設有15,0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及14,000平方米的藏品保存倉庫、教育中心、檔案館及書店、演講廳及放映設施、駐場藝術家工作室及戶外綠化空間,具體設計有待落實。

意向書將由一個八人組成的世界級評審團評選,由西班牙建築師及普利玆克建築獎得主Rafael Moneo出任主席,其他成員包括(以英文姓氏字母順序排列)哈佛大學設計研究院兼任教授Eve Blau;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副總監Kathy Halbreich;香港知名建築師林偉而;香港設計中心董事會主席羅仲榮;香港知名建築師盧林; M+行政總監李立偉;及世界著名的當代中國藝術品收藏家烏利.希克。(詳情見附件一)

管理局行政總裁連納智先生表示:「M+將會成為西九文化區及香港的旗艦視覺藝術場地,為藝術界提供空間,讓這個城市擁有一所世界級博物館及成為全球藝術界的先驅。這所建築物將體現我們的承擔。」

M+行政總監李立偉博士表示:「M+致力重新打造大家統稱為博物館的機構,務求令參觀者變成積極、好學的參與者。M+銳意成為一所紮根於本土的博物館,由本地文化所塑造。一所象徵現今時代和地方色彩的博物館需要一座能展現香港當代及地方特色的建築物。我們現誠邀認同我們理念及抱負的設計團隊,與我們一起把M+建造成一所獨一無二的博物館。」

管理局歡迎海外及本地設計團隊參與,海外建築師必須夥拍在香港設有辦事處,並於香港建築師學會註冊執業的建築師事務所。

管理局董事局將於今年12月根據評審團的建議選取不多於六支設計團隊提交概念設計。有關設計方案將由評審團檢視,並通過面試進行評選。管理局屬意選取一個概念設計,以達到具原創性、可持續發展及具成本效益的要求,而設計需與M+的抱負及西九的整體規劃意向一致。當設計團隊於2013年夏季獲委聘後,即將與M+及管理局緊密合作,開展具體設計工作。

提交意向書的截止日期為2012年10月15日,詳情可瀏覽附件二及管理局網頁(http://www.wkcda.hk/en/architectural_competition/mplus/index.html)(邀請文件只提供英文版本)。

 

編輯備註:

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西九」)是目前香港最大型的文化建設項目,願景是為本港提供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化區;一個讓本地藝術界交流、發展及合作的平台,以及呈獻世界級展覽、演出及文化藝術活動的主要場地。區內將有17個核心文化藝術設施及30,000平方米的藝術教育空間。西九是一個低密度的發展項目,提供寬敞的公共綠化空間、長達兩公里的海濱長廊、23公頃公共空間及林蔭大道,並與鄰近社區緊密連繫。

西九項目將分階段發展,工程預計於2013年展開。第一期落成的場地包括M+(聚焦於20及21世紀視覺文化的博物館)、戲曲中心(戲曲劇場及茶館)、附設戶外劇場的自由空間、演藝劇場、當代表演中心、中型劇場I、設有音樂廳及演奏廳的音樂中心、音樂劇院、大型表演場地及展覽中心。許多輔助設施包括駐區藝團中心、其他創意學習設施及多個小型展覽館,亦會相繼在此階段興建。第二期落成的場地包括大劇院、戲曲中心的小型劇場及中型劇院II。

在2012年農曆新年期間,管理局在鄰近廣東道的未來西九戲曲中心選址舉行了首個文化節目「西九大戲棚」。由於反應熱烈,管理局將於明年續辦。

M+

M+是一所位於西九文化區內的視覺文化博物館,專注於20及21世紀視覺文化,且橫跨藝術、設計、建築及影像,M+從成立的第一天便十分明確地從香港的角度出發,配合全球性的視野來發展,再向外發展至國內其他地區、亞洲及世界各地。

M+致力成為一所世界級博物館,蒐羅頂尖的香港、中國及亞洲藝術藏品。M+於2012年6月獲來自瑞士的世界著名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烏利.希克(Uli Sigg)博士捐獻首批合共1,463件中國當代舉足輕重的藝術珍品,納為永久藏品。希克藏品被公認為由1970年代至今中國當代藝術品中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和最重要的收藏。M+藏品涵蓋不同領域,包括設計,的視覺文化,並將成為亞洲首個主要設計及建築的藏品。

2012年香港國際藝術展期間,M+呈獻了「M+進行:油麻地」展覽,是M+所策劃之「游擊」展覽系列的首個活動。是次展覽的作品於M+鄰近地區的不同地點展出,標誌着博物館於2017年底竣工前開展展覽項目,與公眾互動的序曲。

附件一

評審團成員

評審

簡歷

Rafael Moneo

(西班牙)

主席

[圖片: Rafael Moneo_s.jpg] 

Rafael Moneo自1997年起為西班牙皇家藝術學院Académico Numerario,並獲頒多個獎項。Rafael Moneo為1996年普利玆克建築獎、2003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oyal Gold Medal 及2012年Premio Principe de Asturias de las Artes的得主。

Rafael Moneo結合建築師的專業與其學者、評論及理論家的工作。他撰寫的《Theoretical Anxiety and Design Strategies in the Work of Eight Contemporary Architects》於2005年首次在ACTAR 及MIT Press發表,其後更翻譯成多種語言。他的近作《Remarks on 21 Works》於2010年9月由Monacelli Press及Gustavo Gili出版。

 

Eve Blau

(美國)

[圖片: Eve Blau_s.jpg]

Eve Blau 為哈佛大學設計研究院城市形態歷史兼任教授及建築本科前總監。

她擁有大量有關現代建築、都市學及演繹模式的著作。現時撰寫中的作品包括《Transparency + Modernity: Experimentalist Practices in 20th Century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及《Baku: Oil and Urbanism》。1984至1990年,她出任蒙特利爾 Canadian Centre for Architecture (CCA)的展覽及出版策展人,並由1991至2001年出任兼任策展人,參與無數展覽的策展工作,包括CCA的開幕展覽Architecture and Its Images。她亦於1997至2000年出任《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的編輯。她的著作曾獲獎項包括Alice Davis Hitchcock Award、Austrian Cultural Institute Prize、Spiro Kost Award、SAH Exhibition Catalog Award及 AIA Citation for Excellence in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Book Publishing。她亦為普林斯頓Institute for Advance Study、 Radcliffe的Bunting Institute及維也納Center for Cultural Studies的資深會員。

 

Kathy Halbreich

(美國)

[圖片: Kathy Halbreich_s.jpg]

Kathy Halbreich現為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副總監,並帶領為當代藝術而設的當代工作小組及策展委員會。透過為21世紀的藏品而設的基金,Kathy Halbreich為博物館購置近代的藏品,並夥拍博物館總監Glenn Lowry開展宣傳工作。她負責的研究著重發展策展專業達致更宏觀的藝術史層面。

她獲頒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Centennial Honor Roll及為Award for Curatorial Excellence from Bard College得主,並獲頒 Chevalier of the French Order of Arts and Letters及為2008年Art Review Power 100名單中被評為當代藝術界第三具影響力人士。

 

林偉而

(中國香港)

 [圖片: William Lim_s.jpg]

林偉而是一名執業建築師及思聯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創辦人。林偉而亦是鍾愛中國工藝及當代藝術的藝術家。他的建築及設計加入多元的藝術原素,並參與多個公共裝置藝術的項目。他的作品可視作匯入亞洲原素的當代及現代作品。

他曾於2006及2010年參與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及於2007、2009及2012年參與香港‧深圳城市 / 建築雙城雙年展。他的作品曾於香港、成都、美國及荷蘭展覽。

 

 

羅仲榮

(中國香港)

[圖片: Victor Lo_s.jpg]

羅仲榮博士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成員及其下的博物館委員會主席。他亦出任香港設計中心董事會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創意智優計劃審核委員會主席及香港理工大學教學酒店唯港薈有限公司 (Hotel ICON)之董事會主席。

他於1989年獲頒青年工業家大獎及於2005年獲頒工業家大獎。他亦於2008年獲香港工業專業評審局頒發卓越成就獎。

 

盧林

(中國香港)

[圖片: Leslie Lu_s.jpg] 

盧林教授現任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院長、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院長、及職業訓練局的設計學術總監。他曾任香港大學建築系主任。

他曾任職Cesar Pelli and Associates、Hardy Holzman Pfeiffer Associates及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獲文部科學省獎學金到日本研究期間,他與篠原一男一起設計東京工業大學百年紀念館,這項目廣受公眾及傳媒認定為千禧代表建築。

 

李立偉

(中國香港)

[圖片: Lars Nittve_s.jpg]

李立偉現為M+行政總監。他擁有超過30年作為教育家、藝評家、策展人的經驗,並在過往20年出任不同現代及當代藝術博物館的總監。

1986年,他開展其博物館策展和領導的事業,他在斯德哥爾摩當代美術館和馬爾默Rooseum當代藝術中心,以及丹麥路易斯安那現代美術館擔任要職。在1998年,他被任命為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的首任館長,該館於2000年5月開幕,好評如潮。

2001年至2010年期間,李立偉出任斯德哥爾摩當代美術館總監,在他的領導下,博物館的訪客增加了一倍,而贊助人數目亦增加三倍,並籌集了約六千二百萬美元捐款。他亦舉辦了多個大獲好評的展覽,而更重要的是他引入了嶄新的博物館概念及策略。2009年,李立偉獲瑞典Umea University頒發榮譽博士榮銜,並於翌年當上藝術史教授。

 

烏利.希克

瑞士

[圖片: Uli Sigg_s.jpg] 

烏利.希克是紐約現代美術館國際委員會及倫敦泰特美術館國際諮詢委員會的成員。他現任國家開發銀行及其他國內機構的諮詢委員會成員。1995年,他被瑞士政府委任為外交大使,被派往中國、北韓及蒙古。

烏利.希克是世界著名的當代中國藝術品收藏家烏利。超過2,000件的希克藏品被譽為中國當代藝術最重要及齊全的紀錄之一。2012年6月,他把大部分的中國當代藝術珍藏捐贈予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他積極宣揚中國當代藝術,於1997年成立中國當代藝術獎(CCAA),以表揚居於中國的優秀中國當代藝術家,並在2007年成立中國當代藝術獎的藝術評論獎(CCAA Art Critic Award)。

 

後備評審

歐中樑

(中國香港)

[圖片: Joanlin Au_s.jpg] 

歐中樑是一名執業建築師及中樑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創辦人。作為一名水墨藝術家,擁有私人珍藏的作品,她將對視覺藝術的欣賞轉化成建築美學上的敏銳觸覺。她認為建築應最忠實地展示所構建的,在美學與建築技術提升之間取得平衡 。

她的歌賦山道項目獲香港測量師學會地產市場推廣最佳建築佈局大獎、香港灣仔船街活化項目冠軍及香港房屋委員會香港公屋新紀元水泉澳建築設計比賽優異獎。歐中樑曾任香港建築師學會副會長,並積極服務社會。

 

長谷川祐子

(日本)

[圖片: Yuko Hasegawa_s.jpg] 

長谷川祐子現任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總館長,並出任東京多摩美術大學藝術學系教授。她是日本金澤21 世紀美術館的創館藝術總監,任期為1999至2006年。

自2008 年起,長谷川祐子為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Asian Art Council 的成員,並於2009至2010年期間出任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成員及於2010年出任日本Inujima House Project藝術總監。她現任2012年香港國際藝術展及2013年沙迦雙年展的策展人。長谷川祐子亦是國際現代美術館和收藏委員會及國際藝評人協會的成員。

 

 

附件二

M+概念設計設計團隊的甄選程序

1. 有意參與M+設計比賽的公司或機構,可於2012年10月15日或之前向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管理局」)提交意向書,參加資格預審。

2. 意向書的甄選準則包括專業能力、經驗與往績、資源,以及設計團隊曾參與設計的項目的可持續性。

3. 管理局將初步選出三十支設計團隊,供評審團考慮。評審團會選出不多於六支設計團隊的入圍名單以供管理局審批。參賽名單將於2012年12月於管理局網頁公布。

4. 入圍設計團隊將獲邀製作及提交其概念設計及模型等資料。設計團隊妥善完成有關資料並提交管理局後,將獲發100萬港元以補償其籌備設計方案的費用。

5. 入圍設計團隊將參與簡介會及工作坊。入圍設計團隊需於2013年3月提交方案,然後評審團會通過面試進行評選。評審團將於2013年年中向發展委員會及董事局推薦獲獎團隊,該團隊將受聘負責開展M+項目的設計及建造。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