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傳統戲曲與城市生活〉
對談嘉賓: | 羅懷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張秉權 (香港演藝學院署理戲曲學系主任) |
日期: | 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2時30分 |
地點: | 香港演藝學院演奏廳 |
票價 : | $80 (高齡、全日制學生、殘疾人士與看護人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待)。 門票現於快達票售票網公開發售: 位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演藝學院、演藝學院古蹟校園-伯大尼、藝穗會、亞洲國際博覽館、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及K11 Select的售票處,以及遍佈全港的通利琴行。 快達票將額外收取每張門票的顧客服務費。 |
語言: | 普通話主講 |
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聲音、表情和神韻,每種地方戲曲皆因其與所在城市的血緣關係而成為那座城市活的神態、活的風景與活的文化遺存。從宋元雜劇到明清傳奇,從崑曲繁榮到京劇昌盛,以及包括粵劇在內的各種地方戲曲的崛起,城市的角色都不可或缺。城市,向來就是戲曲創作、演出及發展的中心。而在當代城市生活中,我們該如何看待戲曲?如何體會它屬於傳統又超越傳統的價值?戲曲,又該怎樣使當代與未來的城市人,生活得更豐富也更快樂?在多姿多彩的當代城市生活中,擔當閃亮的角色?
著名劇作家羅懷臻與資深評論家張秉權,將分享他們在城市中創作及推廣戲曲的經驗與體會,探討傳統戲曲在城市中獨有的角色。
羅懷臻
著名劇作家,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戲劇創作高端人才研修中心主任、上海市劇本創作中心藝術指導、上海戲劇學院兼職教授。文化部優秀專家,並獲授予「崑劇藝術優秀編劇」稱號。
自20世紀80年代起,致力於「傳統戲曲現代化」和「地方戲曲都市化」的創作實踐與理論思考,劇本創作涉及京、崑、越、滬、淮、川、豫、漢、甬、甌、瓊、秦腔、黃梅戲、滑稽戲等諸多劇種。代表作品有淮劇《金龍與蜉蝣》、《西楚霸王》,崑劇《班昭》、《影梅庵憶語》,京劇《西施歸越》、《建安軼事》,越劇《真假駙馬》、《梅龍鎮》,甬劇《典妻》,川劇《李亞仙》,瓊劇《下南洋》等。出版著作《西施歸越》、《九十年代》、《羅懷臻自選集》、《羅懷臻劇作集》、《羅懷臻戲劇文集》。曾獲得國家級各類文藝獎項約百餘種。部份劇作被譯為英、法、日等國家文字出版演出,是中國當代劇作家中,作品屢獲不同劇種改編且次數最多的一位。
張秉權
在香港中文大學取得學士、哲學碩士與哲學博士學位。現任香港演藝學院署理戲曲學系主任。於2002年獲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以肯定其服務本地戲劇藝術界的成績;現亦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演藝小組 (戲劇) 委員會與民政事務局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
張氏積極參與戲劇教育工作,為香港教育劇場論壇創會主席,現為該會董事。張氏亦為香港資深戲劇研究者與藝評人,歷年編撰戲劇研究與藝評書刊多種,包括《香港話劇口述史: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躁動的青春:香港劇本十年集 (七十年代)》、《煙花過後:香港戲劇1998》等。其藝術評論散見不同報刊,現為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 (香港分會) 董事局主席。
張氏的博士論文題目為《中國現代戲劇發展過程中戲曲因素的消長》,宏觀檢視現代戲劇與戲曲的關係,亦曾發表多篇研討戲曲之論文。自加入香港演藝學院後,積極協助發展該院的戲曲課程,並為演藝青年粵劇團作品《雙教子》與《灰闌情》的文學指導。
節目查詢:2200 0093
購票熱線:31 288 288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