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告

2012年9月17日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开展M+设计比赛

邀请业界为旗舰视觉文化博物馆的设计提交意向书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管理局」)今日公布未来香港视觉文化博物馆M+的设计比赛详情,邀请本地及环球建筑业界参与及提交意向书。

M+是个宏大的项目,预计于2017年竣工。M+建筑物面积约为60,000平方米,将媲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是西九文化区(「西九」)17项核心文化艺术设施之一,位处维多利亚港及座落于14公顷的公园旁。M+将为20及21世纪视觉文化旗舰枢纽,与主要表演场地缔造视觉艺术及表演艺术的跨界别交流。

M+的建筑设计将配合其核心价值。其基本理念是成为一所为香港人而设的博物馆,牢牢紮根于本土,并且建基于本地的独特文化,从香港的角度出发,配合全球性的视野来发展,再向外发展至国内其他地区、亚洲及世界各地。M+为艺术家提供交流、展览及实验的地方。M+将置世界级的视觉文化永久馆藏,蒐罗香港、中国、亚洲以至其他地区不同形式的艺术藏品;为跨界别项目、艺术探索、设计、建筑及影像提供及展示灵活多元的平台,表现不同形式的艺术之间的变化,展现亚洲文化生态的特色。M+致力创建「第三空间」,即公共空间与后勤设施之间以学习为重点的崭新互动地带,以丰富当代艺术博物馆中的白立方与黑盒展览馆。

M+将设有15,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及14,000平方米的藏品保存仓库、教育中心、档案馆及书店、演讲厅及放映设施、驻场艺术家工作室及户外绿化空间,具体设计有待落实。

意向书将由一个八人组成的世界级评审团评选,由西班牙建筑师及普利玆克建筑奖得主Rafael Moneo出任主席,其他成员包括(以英文姓氏字母顺序排列)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兼任教授Eve Blau;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副总监Kathy Halbreich;香港知名建筑师林伟而;香港设计中心董事会主席罗仲荣;香港知名建筑师盧林; M+行政总监李立伟;及世界着名的当代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乌利.希克。(详情见附件一)

管理局行政总裁连纳智先生表示:「M+将会成为西九文化区及香港的旗舰视觉艺术场地,为艺术界提供空间,让这个城市拥有一所世界级博物馆及成为全球艺术界的先驱。这所建筑物将体现我们的承担。」

M+行政总监李立伟博士表示:「M+致力重新打造大家统称为博物馆的机构,务求令参观者变成积极、好学的参与者。M+锐意成为一所紮根于本土的博物馆,由本地文化所塑造。一所象征现今时代和地方色彩的博物馆需要一座能展现香港当代及地方特色的建筑物。我们现诚邀认同我们理念及抱负的设计团队,与我们一起把M+建造成一所独一无二的博物馆。」

管理局欢迎海外及本地设计团队参与,海外建筑师必须夥拍在香港设有办事处,并于香港建筑师学会注册执业的建筑师事务所。

管理局董事局将于今年12月根据评审团的建议选取不多于六支设计团队提交概念设计。有关设计方案将由评审团检视,并通过面试进行评选。管理局属意选取一个概念设计,以达到具原创性、可持续发展及具成本效益的要求,而设计需与M+的抱负及西九的整体规划意向一致。当设计团队于2013年夏季获委聘后,即将与M+及管理局紧密合作,开展具体设计工作。

提交意向书的截止日期为2012年10月15日,详情可浏览附件二及管理局网页(http://www.wkcda.hk/en/architectural_competition/mplus/index.html)(邀请文件只提供英文版本)。

 

编辑备注:

西九文化区

西九文化区(「西九」)是目前香港最大型的文化建设项目,愿景是为本港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区;一个让本地艺术界交流、发展及合作的平台,以及呈献世界级展览、演出及文化艺术活动的主要场地。区内将有17个核心文化艺术设施及30,000平方米的艺术教育空间。西九是一个低密度的发展项目,提供宽敞的公共绿化空间、长达两公里的海滨长廊、23公顷公共空间及林荫大道,并与邻近社区紧密连系。

西九项目将分阶段发展,工程预计于2013年展开。第一期落成的场地包括M+(聚焦于20及21世纪视觉文化的博物馆)、戏曲中心(戏曲剧场及茶馆)、附设户外剧场的自由空间、演艺剧场、当代表演中心、中型剧场I、设有音乐厅及演奏厅的音乐中心、音乐剧院、大型表演场地及展览中心。许多辅助设施包括驻区艺团中心、其他创意学习设施及多个小型展览馆,亦会相继在此阶段兴建。第二期落成的场地包括大剧院、戏曲中心的小型剧场及中型剧院II。

在2012年农历新年期间,管理局在邻近广东道的未来西九戏曲中心选址举行了首个文化节目「西九大戏棚」。由于反应热烈,管理局将于明年续办。

M+

M+是一所位于西九文化区内的视觉文化博物馆,专注于20及21世纪视觉文化,且横跨艺术、设计、建筑及影像,M+从成立的第一天便十分明确地从香港的角度出发,配合全球性的视野来发展,再向外发展至国内其他地区、亚洲及世界各地。

M+致力成为一所世界级博物馆,蒐罗顶尖的香港、中国及亚洲艺术藏品。M+于2012年6月获来自瑞士的世界着名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乌利.希克(Uli Sigg)博士捐献首批合共1,463件中国当代举足轻重的艺术珍品,纳为永久藏品。希克藏品被公认为由1970年代至今中国当代艺术品中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和最重要的收藏。M+藏品涵盖不同领域,包括设计,的视觉文化,并将成为亚洲首个主要设计及建筑的藏品。

2012年香港国际艺术展期间,M+呈献了「M+进行:油麻地」展览,是M+所策划之「游击」展览系列的首个活动。是次展览的作品于M+邻近地区的不同地点展出,标志着博物馆于2017年底竣工前开展展览项目,与公众互动的序曲。

附件一

评审团成员

评审

简历

Rafael Moneo

(西班牙)

主席

 

Rafael Moneo自1997年起为西班牙皇家艺术学院Académico Numerario,并获颁多个奖项。Rafael Moneo为1996年普利玆克建筑奖、2003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oyal Gold Medal 及2012年Premio Principe de Asturias de las Artes的得主。

Rafael Moneo结合建筑师的专业与其学者、评论及理论家的工作。他撰写的《Theoretical Anxiety and Design Strategies in the Work of Eight Contemporary Architects》于2005年首次在ACTAR 及MIT Press发表,其后更翻译成多种语言。他的近作《Remarks on 21 Works》于2010年9月由Monacelli Press及Gustavo Gili出版。

 

Eve Blau

(美国)

Eve Blau 为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城市形态历史兼任教授及建筑本科前总监。

她拥有大量有关现代建筑、都市学及演绎模式的着作。现时撰写中的作品包括《Transparency + Modernity: Experimentalist Practices in 20th Century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及《Baku: Oil and Urbanism》。1984至1990年,她出任蒙特利尔 Canadian Centre for Architecture (CCA)的展览及出版策展人,并由1991至2001年出任兼任策展人,参与无数展览的策展工作,包括CCA的开幕展览Architecture and Its Images。她亦于1997至2000年出任《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的编辑。她的着作曾获奖项包括Alice Davis Hitchcock Award、Austrian Cultural Institute Prize、Spiro Kost Award、SAH Exhibition Catalog Award及 AIA Citation for Excellence in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Book Publishing。她亦为普林斯顿Institute for Advance Study、 Radcliffe的Bunting Institute及维也纳Center for Cultural Studies的资深会员。

 

Kathy Halbreich

(美国)

Kathy Halbreich现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副总监,并带领为当代艺术而设的当代工作小组及策展委员会。透过为21世纪的藏品而设的基金,Kathy Halbreich为博物馆购置近代的藏品,并夥拍博物馆总监Glenn Lowry开展宣传工作。她负责的研究着重发展策展专业达致更宏观的艺术史层面。

她获颁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Centennial Honor Roll及为Award for Curatorial Excellence from Bard College得主,并获颁 Chevalier of the French Order of Arts and Letters及为2008年Art Review Power 100名单中被评为当代艺术界第三具影响力人士。

 

林伟而

(中国香港)

 

林伟而是一名执业建筑师及思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办人。林伟而亦是钟爱中国工艺及当代艺术的艺术家。他的建筑及设计加入多元的艺术原素,并参与多个公共装置艺术的项目。他的作品可视作汇入亚洲原素的当代及现代作品。

他曾于2006及2010年参与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及于2007、2009及2012年参与香港‧深圳城市 / 建筑双城双年展。他的作品曾于香港、成都、美国及荷兰展览。

 

 

罗仲荣

(中国香港)

罗仲荣博士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成员及其下的博物馆委员会主席。他亦出任香港设计中心董事会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意智优计划审核委员会主席及香港理工大学教学酒店唯港荟有限公司 (Hotel ICON)之董事会主席。

他于1989年获颁青年工业家大奖及于2005年获颁工业家大奖。他亦于2008年获香港工业专业评审局颁发卓越成就奖。

 

卢林

(中国香港)

 

卢林教授现任香港知专设计学院院长、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李惠利)院长、及职业训练局的设计学术总监。他曾任香港大学建筑系主任。

他曾任职Cesar Pelli and Associates、Hardy Holzman Pfeiffer Associates及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获文部科学省奖学金到日本研究期间,他与篠原一男一起设计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这项目广受公众及传媒认定为千禧代表建筑。

 

李立伟

(中国香港)

李立伟现为M+行政总监。他拥有超过30年作为教育家、艺评家、策展人的经验,并在过往20年出任不同现代及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总监。

1986年,他开展其博物馆策展和领导的事业,他在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和马尔默Rooseum当代艺术中心,以及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担任要职。在1998年,他被任命为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首任馆长,该馆于2000年5月开幕,好评如潮。

2001年至2010年期间,李立伟出任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总监,在他的领导下,博物馆的访客增加了一倍,而赞助人数目亦增加三倍,并筹集了约六千二百万美元捐款。他亦举办了多个大获好评的展览,而更重要的是他引入了崭新的博物馆概念及策略。2009年,李立伟获瑞典Umea University颁发荣誉博士荣衔,并于翌年当上艺术史教授。

 

乌利.希克

瑞士

 

乌利.希克是纽约现代美术馆国际委员会及伦敦泰特美术馆国际谘询委员会的成员。他现任国家开发银行及其他国内机构的谘询委员会成员。1995年,他被瑞士政府委任为外交大使,被派往中国、北韩及蒙古。

乌利.希克是世界着名的当代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乌利。超过2,000件的希克藏品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及齐全的纪录之一。2012年6月,他把大部分的中国当代艺术珍藏捐赠予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他积极宣扬中国当代艺术,于1997年成立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以表扬居于中国的优秀中国当代艺术家,并在2007年成立中国当代艺术奖的艺术评论奖(CCAA Art Critic Award)。

 

后备评审

欧中樑

(中国香港)

 

欧中樑是一名执业建筑师及中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办人。作为一名水墨艺术家,拥有私人珍藏的作品,她将对视觉艺术的欣赏转化成建筑美学上的敏锐触觉。她认为建筑应最忠实地展示所构建的,在美学与建筑技术提升之间取得平衡 。

她的歌赋山道项目获香港测量师学会地产市场推广最佳建筑佈局大奖、香港湾仔船街活化项目冠军及香港房屋委员会香港公屋新纪元水泉澳建筑设计比赛优异奖。欧中樑曾任香港建筑师学会副会长,并积极服务社会。

 

长谷川祐子

(日本)

 

长谷川祐子现任东京都现代美术馆总馆长,并出任东京多摩美术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她是日本金泽21 世纪美术馆的创馆艺术总监,任期为1999至2006年。

自2008 年起,长谷川祐子为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Asian Art Council 的成员,并于2009至2010年期间出任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成员及于2010年出任日本Inujima House Project艺术总监。她现任2012年香港国际艺术展及2013年沙迦双年展的策展人。长谷川祐子亦是国际现代美术馆和收藏委员会及国际艺评人协会的成员。

 

 

附件二

M+概念设计设计团队的甄选程序

1. 有意参与M+设计比赛的公司或机构,可于2012年10月15日或之前向西九文化区管理局(「管理局」)提交意向书,参加资格预审。

2. 意向书的甄选准则包括专业能力、经验与往绩、资源,以及设计团队曾参与设计的项目的可持续性。

3. 管理局将初步选出三十支设计团队,供评审团考虑。评审团会选出不多于六支设计团队的入围名单以供管理局审批。参赛名单将于2012年12月于管理局网页公布。

4. 入围设计团队将获邀制作及提交其概念设计及模型等资料。设计团队妥善完成有关资料并提交管理局后,将获发100万港元以补偿其筹备设计方案的费用。

5. 入围设计团队将参与简介会及工作坊。入围设计团队需于2013年3月提交方案,然后评审团会通过面试进行评选。评审团将于2013年年中向发展委员会及董事局推荐获奖团队,该团队将受聘负责开展M+项目的设计及建造。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