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9日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为首个艺术场地举办设计比赛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管理局」)今天展开戏曲中心设计比赛(「设计比赛」)。戏曲中心为西九文化区于首期落成的地标建筑之一,它将配备世界级设施,以承传和发展香港的本土戏曲,并展现粤剧及其他中国戏曲表演最雅致的艺术魅力。
戏曲中心预计约于2015年年底落成,是西九文化区内17个核心文化艺术设施中最早开放使用的场地及其中15个建议的表演艺术设施之一。戏曲中心位处西九文化区东面,即广东道及柯士甸道西交界的黄金地段,将成为遊人到访文化区的东大门。设计比赛的范围将涵盖一个提供1,100座位的戏曲剧场、一个有400座位的小型剧场、一个可容纳200人的茶馆,以及用作培训和教育的辅助设施。
管理局行政总裁连纳智先生表示:「是次设计比赛为西九文化区的发展揭开新一页,标志着西九项目正迈向具体设计的阶段。我期待与富创意的设计团队合作,实现我们对西九文化区的抱负。」
连先生续说:「在农历新年举办的『西九大戏棚』得到公众热烈支持,可见中国戏曲在香港人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我们希望物色一支设计团队,为戏曲界、学生及观众设计一个世界级场地;为这项重要的中国文化遗产提供一个合适的表演场所。」
管理局已委任一个督导委员会负责督导设计比赛的进行。该委员会由管理局辖下发展委员会成员李承仕先生担任主席,成员包括不同专业学会及文化艺术界的代表。
有意参与设计比赛的公司或机构可向管理局提交意向书,参加资格预审。戏曲中心设计/设计顾问的甄选程序载于附件。提交意向书的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10日,详情可浏览 http://www.wkcda.hk/en/architectural_competition/xiqucentre(邀请文件只提供英文版本)。
完成甄选后,入围的设计团队会被邀请提交其概念设计方案。有关设计方案将由一个评审委员会检视,并通过面试等方式进行评审;然后评审委员会会向发展委员会及董事局推荐委聘所选定的团队。
此外,管理局亦于今天就剧院设计顾问及声学设计顾问发出意向书邀请,有关顾问将与入围的设计团队一同参与设计比赛。
编辑备注:
西九文化区
西九文化区(西九)是目前香港最大型的文化建设项目,愿景是为本港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区;一个让本地艺术界交流、发展及合作的平台,以及呈献世界级展览、演出及文化艺术活动的主要场地。
区内将有17个核心文化艺术设施及30,000平方米的艺术教育空间。西九是一个低密度的发展项目,提供宽敞的公共绿化空间、长达两公里的海滨长廊、23公顷公共空间及林荫大道,并与邻近社区紧密连系。
西九项目将分阶段发展,第一期落成的场地包括戏曲中心(戏曲剧场及茶馆)、附设户外剧场的自由空间、M+第一期(聚焦于20至21世纪视觉文化的博物馆)、演艺剧场、当代表演中心、中型剧场I、设有音乐厅及演奏厅的音乐中心、音乐剧院、大型表演场地及展览中心。许多辅助设施包括驻区艺团中心、其他创意教育设施及多个小型展览馆,亦会相继在此阶段兴建。第二期落成的场地包括大剧院、戏曲中心的小型剧场、中型剧院II及M+第二期。
管理局已于2011年12月把西九发展图则呈交城市规划委员会考虑,建造工程预计于2013年展开。
在2012年农历新年期间,管理局在邻近广东道的未来西九戏曲中心选址举行了首个文化节目「西九大戏棚」。
戏曲
戏曲是一种糅合唱、做、唸、打、锣鼓与弦索、戏台服饰、形体动作的表演艺术。戏曲演员主要运用象征性的动作和面部表情以塑造角色,表现情节,抒发情感,与观众沟通。根据50年代的统计,中国原有约360多个戏曲剧种;时至今日,仍流传200余种,其中比较着名的地方戏种包括昆曲、粤剧及京剧,分别于2001、2009及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粤剧是香港首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粤剧及粤曲演唱会于香港每年演出总数逾千场,入场人次是戏剧、音乐、舞蹈、戏曲四个主要表演艺术组别当中最多的一个。
附件
戏曲中心设计/设计顾问的甄选程序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