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向建立世界級館藏出發 | |
管理局去年十二月才邀請六支M+建築設計比賽入圍的設計團隊提交設計方案,但已開始建立以香港、中國及亞洲為中心的世界級館藏。打頭陣的是去年六月向國際知名藝術收藏家烏利‧希克博士購贈的1,500件中國當代藝術品,最近M+亦搜羅了超過300件本地藝術家作品。今期我們邀請到M+行政總監李立偉博士,細說打造這所聚焦於20至21世紀視覺文化博物館的策略。 問: M+於購置藏品時會考慮甚麼因素及有何相關程序? 答: M+的架構正逐步發展,為了盡早把握購藏機會,西九管理局董事局於去年6月成立臨時購藏委員會,由具備豐富視覺文化經驗和專業知識的博物館委員會成員組成,並且根據廉政公署的意見訂立購藏政策,規定M+團隊購置藏品的報批程序。臨時購藏委員會負責審批價值500萬港元以下的購藏,而高於500萬港元的購藏,則需要向博物館委員會或董事局作出建議。這審批界線是管理局參照國際標準而定的,並會隨館藏發展情況而作定期檢討。在建立博物館之骨幹時,我們會考慮藝術品的創意、美觀性、歷史及紀錄上的重要性、藏品間的配合和協調、藝術品的來源、狀態和產權等因素。 ![]() 答: 鑒於現在仍是發展館藏的初期,我們會集中收集重要作品或整個系列的捐獻,作為建立未來館藏的種子。希克藏品是由1970年代至今中國當代藝術品中規模龐大、種類繁多和體系完整的重要收藏之一,集結了不同派系和創作媒介的作品,以及歷時多年的創作。它已被系統化地整理成博物館級收藏,展現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故此,是次購藏是考慮到希克藏品的規模、完整性、重要性和現時在藝術市場上收購的難度而作出。這批藝術品對M+建立館藏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開始。 問:會否計劃在M+博物館於2017年落成前展出希克藏品? 答: 香港目前缺乏具專業水準的貯存設施,加上相關費用龐大,這批藏品會暫存於現時設在瑞士的倉庫,我們計劃在2016年,即M+藏品貯存設施落成前一年開始,把它們運到香港。與此同時,我們會與國內外的博物館建立關係,採取開放的藏品暫借政策,並研究以數碼方式展示作品,務求盡快讓更多人欣賞和認識這些藏品。 問: M+購藏到目前為止的總開支有多少? 答: 216億港元一筆過撥款中有17億元預留支付M+的館藏費用及其他相關費用,其中10億元為初期購藏之用,以建立有相當規模及可觀的館藏。管理局去年以國際知名博物館常用的「部分捐贈、部分收購」模式,接受希克博士捐贈1,463件中國當代藝術品,同時以1.77億港元向希克博士購買47件藝術品,最近364件購藏開支約為二千七百多萬港元。 問: 管理局會如何管理藏品? 答: 管理局會成立館藏基金為合法持有者及擁有館藏, 根據獨立法人的法律責任,在M+帶領下負責管理日常事務。對於慈善現金捐款,M+董事局將成立一個信託基金會。 問: 未來有何計劃? 答: 今後M+會集中向藝廊、拍賣會及藝術家或私人收藏家收購作品,以增補現有的館藏。我們亦會直接委約藝術家創作不同作品,此亦為被納入館藏的途徑之一。我們已漸上軌道,並會繼續審慎地善用撥款。 |
|
![]() |
|
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