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专题
 
谈天说艺 : 叶咏诗  
西九管理局董事局兼表演艺术委员会成员叶咏诗生於音乐世家,是本地首屈一指的指挥家。她在带领香港小交响乐团的十个年头里,创新地与不同形式的艺术合作演出,成功吸纳了不少年轻及海外观众,现在最冀盼的是将来西九会为各艺团提供一个安乐窝,好让艺术家不用再流离失所。

问: 你在哪时开始接触文化艺术?

叶: 我四岁开始学钢琴,妈妈在家教琴,听多了很自然便能弹出来,亦无须特别学数拍子或看乐谱,所以小朋友尽早开始或经常接触音乐是有帮助的。但弹钢琴的发展有限,於是十岁开始跟爸爸的朋友林克汉老师学小提琴,好让我可以参加乐团,亦有利我的音乐生涯,在音乐院也是主修小提琴演奏。

问: 令尊叶惠康博士是香港第一队儿童合唱团的创办人,你有参加吗?

叶: 我们几姊妹每逢周未便到合唱团唱歌,是一个家庭活动。暑假更有机会到海外演出,间中亦会做司仪,学会不怕站在台上面对观众和「执生」,从而增添自信心。

exhibition
叶咏诗带领香港小交响乐团渡过了十个年头
问: 为何会踏上指挥之路?

叶: 我1978年赴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深造,是第一批获得香港赛马会音乐基金奖学金的学生,第二年便向老师提出副修指挥。可能小时候经常看爸爸指挥,自己亦喜欢在乐队演奏,所以我很渴望站在指挥台上与乐团一起制造我的理想音乐,这是一个独特的角色。

问: 如果让你重新选择,还是会当指挥家吗?

叶: 当了指挥家便很难回头去演奏,乐团的主要乐器是弦乐,所以我的小提琴知识有助我表达对乐团成员的要求,使我更能获得他们的信任。

问: 你会亲自教子女音乐吗?

叶: 他们小时候曾参加学校合唱团和学小提琴,但我没有亲自教,只会陪他们练习,我发现他们喜欢音乐和演出,但不爱练琴,看见成效不大时,我会鼓励他们去寻找真正的兴趣。现在很多父母只希望子女学琴学到高级数,却忽略了他们的真正兴趣,压力下可能令他们讨厌音乐,这样便弄巧反拙了。

问: 你不希望子女从事音乐事业吗?

叶: 他们从小都很有自己的主见,儿子现在从事动画工作,在配乐方面便能运用他学过的音乐知识。从事音乐的人如不热爱音乐,即使有才能也不会用心去演奏。相反有些人很热爱音乐,亦很有天份,但却遭父母反对,担心从事音乐便没有前途,如果父母能够多了解现在的音乐行业,便可减少他们的疑虑。

问: 除了音乐以外,喜欢看其他表演或视觉艺术吗?

叶: 其实我甚麽也会看,任何艺术都有其共通点,每个艺术家均有值得学习之处,互相观摩可令自己不断进度。平时也爱到博物馆及美术馆参观展览,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是我至爱。

exhibition
我个名叫麦兜兜.古典音乐小计划
问: 今年是你在香港小交响乐团的十周年,感觉如何?

叶: 这十年和乐团的合作十分愉快,大家一起进步丶一起成长,水平大大提升。这些年来我们作出许多新尝试,亦为观众带来传统音乐会形式以外的选择。例如詹瑞文的《栋笃交响SHOW》丶《我个名叫麦兜兜.古典音乐小计划》丶与着名舞蹈家伍宇烈合作的《如梦逝水年华》和《士兵的故事》等等,这些表演结合了舞蹈丶灯光丶舞台效果设计等,和不同界别的艺术家合作令我获益良多,我十分享受整个过程。这十年内,乐团差不多每年也有巡回演出,亦推出了两张唱片,令更多香港以外的人认识这个乐团。

问:你希望香港小交响乐团的下一个里程碑是甚麽?

叶: 现在乐团有心有力只欠政府资助。今年政府给艺团的资助划一增加了10%无疑是好事,但政府应论工行赏,按艺团表现分配资源。因历史关系,小交本身的基本资助不多,如按百分比计算,加幅永不足够我们成为一年内每星期都能推出节目的艺团。现时我们表演丶彩排和办公室都位於不同地方,长远目标希望将来西九会有空间,让不同艺团拥有自己的基地,这样艺术家便能安心地专注其创作及演奏。

问: 你对西九有甚麽期望?

叶: 我希望管理局在重视场地设计之馀,亦不能忽略音效设计,例如在戏曲中心内,要做到锣鼓声热闹但不刺耳,观众才能真正享受。在设施落成前,除徵询艺团的意见外,管理局必须多与艺团合作,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举办更多艺术和教育活动,让艺团感到受尊重,自然会得到外界的支持,今年农历新年期间举行的「西九大戏棚」便是一个好开始。
 
space
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