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題
 
談天說藝 : 榮念曾  

身為西九管理局董事局兼發展、表演藝術及薪酬委員會成員的榮念曾先生是華人實驗藝術先驅、創團三十年的實驗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的創辦人之一及聯合藝術總監、香港當代文化中心主席。投入劇場、漫畫、錄像及電影、視覺藝術及裝置藝術等創作超過三十年;舞台作品於超過三十個城市演出,並積極推動文化交流及創意教育。

問: 你在哪時開始接觸文化藝術?

榮: 我記得小時候,在傳統婚禮上的「堂會」第一次接觸戲劇,當時的感覺是小舞台上又閃又亮,戲服很「娘」,台下的人多在打麻雀,只有小朋友們在舞台旁邊穿來插去看戲。我認為傳統習俗婚喪喜慶也是我最早接觸的「藝術」,這些傳統習俗其實都是源自過去藝術創作的累積。今天的實驗創作如果能經得起時代考驗,就會成為明天的傳統和藝術經典。

問: 你的氣泡漫畫十分著名,是何是開始畫畫的?

榮: 我小學喜歡在教科書上畫小孩,愈畫愈多,母親就給我安排跟周士心老師學習國畫,又讓我學素描,協助我打好技術基礎之外,也讓我領會跨文化跨領域的力量。中學年代又隨丁衍庸學畫,丁老師基本上沒有教導系統,全要學生自己去領悟,卻因此開啟我對漫畫的興趣。

問: 懂得玩樂器嗎?

榮: 我童年時曾自學苦練彈到半首巴哈,只是喜歡那很精密的手指跳動結構裡尋找變奏的經驗。 其實我甚麼也想試,開放的心態和實驗的精神對學習和創作是十分重要的,當藝術家開始封閉和固執才是我們文化的悲劇。在強力經濟主導的環境下藝術變成裝飾品、娛樂品、消費品。在強力政治主導的環境下,藝術變成宣傳教育工具。只有在文化主導的環境下,藝術才能發揮它獨特批判力的思想及無限量的創意。我對西九文化區,就有這樣的期待。

Danny Yung Ning-tsun問: 你認為西九現時面對最大的挑戰是甚麼?

榮: 香港文化發展目前最需要的是人才的培養,包括創作人才、管理人才和策劃人才。「培育創意」才是發展西九的主題。「培育創意」是普及的公眾教育,也是專業的精英培養。目前香港文化政策最大的困局來自教育體制對文化藝術人文學科的歧視,造成香港公民的文化藝術知識普通低落;而香港的主流娛樂文化更把香港人的精神文化空洞化。西九文化區必須面對這個問題。西九不應該只是一個「吸引遊客」的賣點,香港不是第三世界,香港應有國際城市的文化視野和對世界文化發展有承擔。

香港社會最糟糕是我們的領導群。我們的領導群包括我們的政界、學界、商界及傳媒界,都普遍缺乏文化視野、文化修養和世界觀。這才是西九策劃過程中最大的挑戰。除了控制建築成本上漲以外,目前最重要的便是探討發展文化軟件,西九不應只是一個包裝漂亮的活動中心,也不應該成為另一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模式的文化區,西九應是一個有頭腦及具有全球文化視野的智庫,所以其文化軟件、營運管治架構,以至西九各位同事,都應朝這個方向建構和發展。當中國和台灣的文化發展仍是強勢政治領導下的中央文化,香港的確有獨特思考自主文化的邊緣空間優勢,有利帶動大中華的評議文化,籍此發展亞太地區的文化網絡和合作。

問: 你對西九有甚麼期望?

榮: 我認為西九一定要跟創意產業掛鈎。創意產業不應該只由經濟角度去處理文化的產業。而應該加強從文化角度去令經濟更有創新。在創意產業的協調還未很完善的階段,西九可扮演重要催化角色,比如在西九建設亞太創意產業中心。

我認為西九也要積極與十八區、康文署及本地的藝術團體互動交流。香港最重要的文化資源是民間的文化組織,西九應該有的長短期目標是協調這些組織共同邁向文化都會的文化建設,強化這些組織,並協助它們和珠三角、大中華和全球文化組織接軌和密切合作。香港民間的文化組織非常活躍,充滿活力和創意,卻往往因為支援配套不足,而營養不良地發展,沒有資源發展長遠計劃。政府策劃西九,必須研究加強對它們的援助,使他們除了能夠持續發展,同時也強化組織的文化視野及長遠策劃能力。政府本身已缺乏文化視野及長遠策劃的經驗,如果政府民間的關係繼續對立,沒有互信及合作,西九必定成為沙堆上的堡壘。

問: 你認為西九適合策劃怎樣的節目?

榮:最重要是發揮西九成為跨文化跨領域世界的魄力和精神。我們可以由亞洲開始為兩岸四地文化網絡建構。我初步構思了一個為期七日的「一桌兩椅戲棚藝術節」,邀請兩岸四地及亞洲地區的評論家、學者、藝術行政人員、政策制訂者,及傳統和現代表演藝術家、視覺藝術家、多媒體藝術家,以傳統戲曲的「一桌兩椅」為本,創作作品,在搭建於西九的多個戲棚內展示互動。這是一個創意跨界「論壇」,為亞洲藝術界的未來發展建設交流平台,也為西九奠定文化大都會的基建。

 
space
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