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space
space
谈天说艺 : 林筱鲁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成员林筱鲁先生,是资深的城市规划师,也是一个文化、文学、文艺的发烧友,自小热爱中国文学、山水泼墨、淳朴茶壶和捡石头,iPad内的歌曲种类上至莫扎特下至男子组,连西九管理局表演艺术行政总监茹国烈也啧啧称奇。不单如此,他更曾经在德国即兴街头表演两小时,还赚了一星期的旅费。

exhibition: 你在哪时首次接触文化艺术?

林: 我小时候是一名街童,每逢盂兰或任何节庆,我都会到处去凑热闹看大戏,亦偶有机会到我爸爸工作的酒楼听粤曲小调。但较深刻的便是小学三、四年级时在学校的合唱团比赛中,竟然因太惊而唱不出来,另外在一次个人朗诵比赛的决赛中又失场,这些都是小学时「发台瘟」的一些尴尬经历。

: 之后又怎样?

林: 大学在英国读城市规划,开始学会建筑艺术的文艺标准;后来到美国继续升学时,必修美术,我选了木刻版印和平面设计,直至现在仍十分喜欢木刻版印,见到心仪又负担得起的都会买下来收藏。留学时也经常逛博物馆,但没有钱看音乐剧,所以现在也培养不了兴趣。

: 你最喜欢哪类型的文化艺术?

林: 由初中到现在我也热爱中国文学和历史,例如历史著作,我最爱黄仁宇的作品,他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文笔写中国历史,甚具感染力。金庸则把历史融入小说当中,同时包含政治隐喻,十分精彩。我会因应心情来看不同的书和听不同的音乐。想发白日梦时,我便看英文科幻小说,想骂人时看李敖,想看有图画的便选几米,为了引证老师说不同年龄看红楼梦会有不同的感受,我已开始看第四遍了。

: 音乐方面又如何呢?

林: 音乐对我来说是陶冶性情多于热爱,基本上除了嘈吵的摇滚音乐外,我所有类型的音乐也会听,尤其喜爱儿童合唱团和经典流行曲。古典音乐我会选一些轻快的如莫扎特,流行歌手方面我很欣赏彭羚、Beyond和李宗盛,他们不但拥有悦耳的声线,还有充满感情的演绎。其实只要看看我iPad内的歌便知我听得十分「滥」,茹国烈也惊叹我连朱凌凌和男子组也懂呢!

exhibition: 你懂得玩乐器吗?

林: 我不懂,但我唯一一次玩乐器竟然是赚到钱的!大学时带着很少盘川到欧洲旅游,需要边游边工作赚旅费。我曾经在英国看过朋友用结他的几条弦弹出「将军令」,于是在德国时,我借了一位休息中的街头卖艺者的结他,以仅余的记忆试弹了「将军令」和「花香衬马蹄」,大概也走了音,但老外当然不知道,可能他们少见中国人在街头卖艺,我竟然在两小时内赚了一星期的旅费,比起在酒庄踏葡萄好得多呢!但此后便没有再玩了。

: 喜欢看表演艺术吗?

林: 我每年也会看四至五出话剧,近年比较难忘的是讲述唐涤生、白雪仙及任剑辉三人的「剑雪浮生」。我是一个喜欢听粤曲,但很少看大戏的人,因为我最欣赏是充满诗意的修辞,往往是出色的歌词令我爱上一首歌,所以我只会选择喜欢的折子戏来听。

: 有没有在工作上运用你对艺术的兴趣?

林: 我的脑海中常出现许多图像,手却划不出来,素描还可以,但兴趣有限,画功始终不及用文字表达,因为我的手不够定,画不到我最爱的水墨画。反而读书时较擅长以其他媒体或剪贴方式的平面设计,退休后我希望重拾木刻版印和陶瓷。

exhibition: 有收藏艺术品的习惯吗?

林: 我最爱粗糙而又能表达其形态的艺术品。我会收集茶壶和未经打磨的石头,家中的石头都是从世界各地拾回来的,茶壶则多来自中国、台湾和日本,亦有少量油画、陶瓷和吴冠中先生的江南系列作品。当中最爱泼墨画,其中两幅浙江画院的作品是购自一间我从中学开始逛了二十年的画廊,一直没钱光顾,直至我出来工作后知道它要结业时买的。太太也受我的影响,爱上了画和雕塑品。

: 期待西九文化区的出现吗?

林: 当然期待!西九文化区近几年的确有助艺术在香港普及化,多了具质素的文化艺术展览,让市民了解文化艺术并非遥不可及的事呢!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