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艺 : 张仁良
每次在电视看见张仁良教授总是离不开经济学或是股市大跌,从没有人找他谈艺术。原来这位自称曾是「文化盲」的西九管理局咨询委员会主席,当年是为了追女仔才接触艺术,现在艺术已成为他的太太一样,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问: 你在哪时首次接触文化艺术?
答: 我自小喜欢和数字玩游戏,中学时读理科,在大学主修数学,再到法国进修统计学,成绩最好是数理化。唯一和艺术稍有关系的是小时曾学吹牧童笛,中学时有机会免费听香港管弦乐团演奏,但我当时不懂欣赏,觉得混身不自在,简直是活受罪。我较喜欢看书,在法国读书时会到书店买最便宜的简体版鲁迅、巴金和老舍的书来看。
问: 是甚么令你改变?
答: 在法国读书时认识了我现在的太太,她是读陶瓷艺术的。第一次跟她到罗浮宫看蒙罗莉萨,完全不懂欣赏,只想快些离开。后来在她慢慢讲解和熏陶下,我渐渐学会欣赏艺术。所以我认为香港的年青人应尽早接触艺术,培养兴趣和文化修为。现在文化艺术已成为我和太太生活的一部份,我们一至两星期便会听一次音乐会、歌剧、音乐剧或看话剧,每年香港艺术节也会捧场,扩阔视野之余,生活质素也因此而提升,变得更多元化。
问: 最近看过甚么节目令你印象深刻?
答: 年头在演艺学院看过「梁山泊108条好汉」,是混合了流行曲和杂耍的创意京剧。当晚座无虚席,十分高兴见到很多八、九十后的年轻人,我认为传统艺术一定要创新来吸引年青一辈去认识,好让这些传统艺术得以延续。
问: 有甚么节目是令你百看不厌的?
答: 如有机会我想再听香港中乐团演奏的「梁祝」。
问: 到外国旅行时会否安排一些文化艺术活动?
答: 我每次到伦敦也会看音乐剧,观众好像开派对一样,十分热闹。所以我希望西九可以有像伦敦西城区般的场地,吸引本地人或珠江三角洲的游客来看音乐剧,有些经典作还可长期上演,如在伦敦上演了超过25年的「歌剧魅影」和「孤星泪」。
问: 儿子有受你们影响吗?
答: 他学小提琴至八级,中学时曾参加学校乐团,但升读大学后便没有继续了。他在伦敦读书时也会和我们一起看音乐剧。
问: 试过看表演时睡觉吗?
答: 84年有一次和太太看芭蕾舞表演,因为考试连夜温习,太累睡着了,当时的票价对我们学生来说是十分贵的! 现在不会了,只会选自己喜欢的来看,发现不对劲便离场,不会浪费时间。
问: 有些人认为文化艺术是有钱人的玩意,你意见如何?
答: 文化活动可以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外国有很多街头表演,法国每年六月的音乐节,人们拿起结他或笛便载歌载舞,没有警察驱赶,十分热闹,庞比度中心外长期有人表演杂耍,这便是文化艺术普及化。我希望将来的西九文化区能做到这点,令人人也有机会欣赏艺术,政府应把文化艺术加入教育制度,自小培养市民对艺术的兴趣。
问: 身为咨询委员会主席的你在过去的公众参与活动听到很多关于西九的意见,你认为香港人对西九渴求吗?
答: 十分渴求,而且期望甚高,因为这个项目已纠缠了十年,内地的二线城市在短时间内已建成文化设施,但我们还未开始,市民都希望西九可以尽快落成。另外,香港人对政府的文化政策都有一些意见,很多市民在公众参与活动中也有提及应把文化艺术纳入教育课程中,我们必须要自小培育一班懂得欣赏艺术的观众群。
问: 第三阶段公众参与活动将于九月展开,你对这次有甚么期望?
答: 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我希望广大市民会继续踊跃参与,一起探索未来的文化路向,带领文化艺术的硬件和软件同步向前,令西九文化区成为香港人的一部份,只要有大家的支持和参与,我深信西九必定会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