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歐洲之旅──六萬哩、六百字
李立偉博士,M+行政總監
有時我有一個感覺,作為一個博物館的總監,對於外人-──如這份刊物的編輯,是十分不可思議的。
在我旅程的最後一站巴塞爾,我收到編輯的電郵: 你可以為我們的讀者寫下你歐遊的感受嗎?我知道你在十八天環遊了九個城市。
對我來說,這大概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事。自從八十年代開始,我差不多不會錯過威尼斯雙年展。就是要去看這個世界上最重要、且可能是當代藝術最大的展覽場地。還可以在展覽、開幕、早餐、晚餐上見到差不多近千名的行家。現時我與這些隔得老遠的歐美朋友,無論是行政人員、展覽館長、藝術家和收藏家談過痛快,還是不夠時間去看看展覽。
我今次最特別重要的工作,是為香港展覽場館Frog King’s回顧開幕和祝捷,這實在是十分有趣的節目。另一個是慶祝我家鄉瑞典畫家 Andreas Eriksson所擺設的完全不同、既沉靜又肅然起敬的國家展覽館,對我這個跑慣北歐的人來說,我還是激節欣賞。
上述是旅程之始。末段是威尼斯雙年展商業味道最重的ART BASEL,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畫廊展示他們藝術家的機會。正如威尼斯一樣,這既是半個世界知名藝術家的社交聚會,也是半個開會的地方,更是一個藝術展覽。
在這兩會中間,我和M+展覽館主任 Tobias Berger去過維也納、慕尼黑、巴黎、梅斯、卡爾斯鲁厄蘇黎世和盧塞恩。我們看博物館和展覽場,見過不少行政人員和展覽館長,獲益良多。總結來說,我覺得兩個展覽對籌備M+的各方面有以下的好處:
- 參考其他博物館建築物,研究他們的畫廊和後置-儲藏室和工作室。(23%)
- 研究某些成功融合視覺藝術、設計、建築和其他視覺文化的範疇,以便我們策劃M+ (18%)
- 透過講座和我們與會者過千的交談中推廣M+和西九 (33%)
- 接受雜誌和傳媒訪問 (9%)
- 與藝術家、博物館行政人員和收藏家討論及商討未來合作的可能性(17%)
這就是100%的M+計劃!
然後這當然也是去看藝術,發現新興藝術家,令我感動、欣慰甚至激氣…我喜歡美國藝術家Walter De Maria在慕尼黑的新博物館和PRADA基金會在威尼斯的新展覽場地。其實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展覽,包括在威尼斯的瑞士和英國的搭建物,還有新加坡、以色列,香港和瑞典等…建築師 Shigeru Ban在Centre Pompidou Metz的建築物己有一年,亦是過去數年最成功的藝術館。
究竟我在這次收獲如何?我想,有些是長遠的關係、合作機會、甚至是捐贈,其他的是實際與我們建設M+有關的持續工作。與會者對西九,特別是M+的注視一定也增加不少。
六百字去總結我十八天去九個城市的廿六個博物館和看近千幅的藝術品..即使用六千字也嫌不足。不過,其實也很滿意,不過工作很辛勞,回香港真好!
|